我对华乐曲创作的一些概念 (回应阳阳:南洋视界社区 > 南洋文化社区 > 华乐论坛 - 02/26/2009)
- 观看全文:http://www.nanyangpost.com/forum/showthread.php?t=29032
1.华乐不是中国的专利。
虽然华乐来自中国,但出身在马来西亚的我,在进行华乐曲创作时,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写的完全像中国传统的“民乐”曲那样。
对我而言,本土的文化观更加亲近。中国式美学的范畴如“逸、神、能、妙、韵、气”好像离我很近但其实很远。倒不如更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土壤理吸收养分!
一些中国作曲家每谈到华乐时,总是要强调华乐要往“民间音乐”吸收养分,但很不幸的是,这些中国的作曲家有一部分忽略了,身在东南亚的华乐“民间”音乐养分不是来自遥远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南亚各个土著的音乐。
中国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与民歌小曲等对我而言已是“他国音乐文化” 及“异国情调”。当然在本地大部分的华乐听众还很恋母情环,把东南亚华乐等同于中国民乐!用中国音乐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东南亚华乐曲的艺术高低。
2.什么是本土的华乐曲或南洋风格的华乐曲?
以前,我是读纯美术的,主修中国水墨画。有一天,班上有个很叛逆的同学把本地的风景加上飞机 与高楼大厦画进“山水画”还题名“古人心境何处寻?”,水墨画老师大为反对。这位同学倒问老师:“中国山水画里的山,水及自然景物都与热带地区的风景不同,为什么还要学他们(中国)的画?”
当然,这位同学很喜欢林学大先生的办学理念,由林学大先生与同时代的画家提倡的“南洋画风”成就了无数成功的“南洋画派”的画家。我的老师,钟正山就是一个!
后来我到中国西安音乐学院念音乐学系,主修民族音乐学,我更肯定了东南亚华乐要跑自己的路!
虽然新加坡华乐团近年来不断鼓吹南洋风格的华乐曲比起南洋画风已迟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好过没开始。本人很佩服新加坡华乐团的远见!那,何谓南洋风格的华乐曲?
老实说,我不知道。我的探索也许很肤浅!我的南洋风的华乐作品也许不成熟、但我真城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时间。艺术贵在真城,我想我办到了!
3.我的曲,Bayang (为马来皮影与华乐队)
a) 我很喜欢甘美兰(gamelan)与皮影戏音乐的织体结构,在我的音乐里,旋律不显得重要,却突出了节奏与音块的和声,演奏也应用了“interlocking”技术。这是从“民间音乐”取得灵感。
b) 我尝试把东南亚文化里的“泛灵论”的神秘主义的成分作为我的艺术审美范畴。所以音乐就加进有如宗教的仪式作为开始部分。但这不是原本民间的宗教仪式,这是艺术化的宗教仪式。
c) 我想通过演奏员的空间移位来表达故事中的男女双方的别离。更重要的是想改变一下传统“音乐会的概念”即,演奏员与观众总是处在凝固不动的空间里。
东南亚很多民间音乐表演时观众及演员是处在流动的空间里。(他们的音乐会概念与我们不同!或者没有我们所谓的音乐会概念)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厅”还在茶馆里,观众可以边喝茶,吃瓜子边“看”戏。我去年在泉州、厦门听南音音乐就是这样。我们所谓的音乐会是太过像贵族式的音乐会了!也太强调高雅之堂了!
4.华乐团的乐器与音乐的纯粹性问题。
中国音乐历代以来,与不同的音乐文化交流,引进了不少其他文化体系下的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唢呐与管子等。现代的华乐队(民族管弦乐队)也用了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大提琴、陪大提琴。可以说,现代的华乐队有着多元性与包容性的特色,各个乐器的音响也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现象。东南亚华乐更应该与当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也可考虑把一些民间乐器纳入华乐队中来作为常规乐器。我的曲,皮影戏与华乐队的结合交流,目的也是如此。
5.希望华乐也想西乐那样百花齐放!
谢谢!
- 观看全文:http://www.nanyangpost.com/forum/showthread.php?t=29032
1.华乐不是中国的专利。
虽然华乐来自中国,但出身在马来西亚的我,在进行华乐曲创作时,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写的完全像中国传统的“民乐”曲那样。
对我而言,本土的文化观更加亲近。中国式美学的范畴如“逸、神、能、妙、韵、气”好像离我很近但其实很远。倒不如更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土壤理吸收养分!
一些中国作曲家每谈到华乐时,总是要强调华乐要往“民间音乐”吸收养分,但很不幸的是,这些中国的作曲家有一部分忽略了,身在东南亚的华乐“民间”音乐养分不是来自遥远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南亚各个土著的音乐。
中国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与民歌小曲等对我而言已是“他国音乐文化” 及“异国情调”。当然在本地大部分的华乐听众还很恋母情环,把东南亚华乐等同于中国民乐!用中国音乐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东南亚华乐曲的艺术高低。
2.什么是本土的华乐曲或南洋风格的华乐曲?
以前,我是读纯美术的,主修中国水墨画。有一天,班上有个很叛逆的同学把本地的风景加上飞机 与高楼大厦画进“山水画”还题名“古人心境何处寻?”,水墨画老师大为反对。这位同学倒问老师:“中国山水画里的山,水及自然景物都与热带地区的风景不同,为什么还要学他们(中国)的画?”
当然,这位同学很喜欢林学大先生的办学理念,由林学大先生与同时代的画家提倡的“南洋画风”成就了无数成功的“南洋画派”的画家。我的老师,钟正山就是一个!
后来我到中国西安音乐学院念音乐学系,主修民族音乐学,我更肯定了东南亚华乐要跑自己的路!
虽然新加坡华乐团近年来不断鼓吹南洋风格的华乐曲比起南洋画风已迟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好过没开始。本人很佩服新加坡华乐团的远见!那,何谓南洋风格的华乐曲?
老实说,我不知道。我的探索也许很肤浅!我的南洋风的华乐作品也许不成熟、但我真城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与时间。艺术贵在真城,我想我办到了!
3.我的曲,Bayang (为马来皮影与华乐队)
a) 我很喜欢甘美兰(gamelan)与皮影戏音乐的织体结构,在我的音乐里,旋律不显得重要,却突出了节奏与音块的和声,演奏也应用了“interlocking”技术。这是从“民间音乐”取得灵感。
b) 我尝试把东南亚文化里的“泛灵论”的神秘主义的成分作为我的艺术审美范畴。所以音乐就加进有如宗教的仪式作为开始部分。但这不是原本民间的宗教仪式,这是艺术化的宗教仪式。
c) 我想通过演奏员的空间移位来表达故事中的男女双方的别离。更重要的是想改变一下传统“音乐会的概念”即,演奏员与观众总是处在凝固不动的空间里。
东南亚很多民间音乐表演时观众及演员是处在流动的空间里。(他们的音乐会概念与我们不同!或者没有我们所谓的音乐会概念)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厅”还在茶馆里,观众可以边喝茶,吃瓜子边“看”戏。我去年在泉州、厦门听南音音乐就是这样。我们所谓的音乐会是太过像贵族式的音乐会了!也太强调高雅之堂了!
4.华乐团的乐器与音乐的纯粹性问题。
中国音乐历代以来,与不同的音乐文化交流,引进了不少其他文化体系下的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唢呐与管子等。现代的华乐队(民族管弦乐队)也用了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大提琴、陪大提琴。可以说,现代的华乐队有着多元性与包容性的特色,各个乐器的音响也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现象。东南亚华乐更应该与当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也可考虑把一些民间乐器纳入华乐队中来作为常规乐器。我的曲,皮影戏与华乐队的结合交流,目的也是如此。
5.希望华乐也想西乐那样百花齐放!
谢谢!